其实不用王文龙骂,现在的钦天监已经成为众矢之的。
为何今年的修改历法会有这么大的支持?因为《大统历》的错误实在难以忽视。
在生产生活上,普通百姓失了天时会导致粮食减产,各种宗教仪轨活动也会因受时不正而受到影响,百姓虽然不说,但是心中难免担忧。
而朝廷上更重要的是计算时间不正会导致官方失去“救护”。
虽然历代的钦天监通过资料掌握已经可以计算一些天文现象的发生时间,但是自从汉代独尊儒术,董仲舒献上“天人三策”之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哪怕钦天监已经算出的天文现象发生之时依旧会被认为是皇帝行为的感应。这逻辑后世人第一反应难以理解,但钦天监的很大作用便如朱元璋所言“旦遇灾异,据实奏闻”。
所谓“救护”集市朝中官员进行一系列宗教仪轨活动,比如钦天监算出某日某刻要出现月蚀,这一天天子就会提前“素服修政,用谨天戒”,朝臣还要在中书省设香案,百官半夜跑到中书省朝服行礼。如果是日食“救日”,更是要在京城安排鼓人敲鼓,直到太阳“复圆为止”。
倒不是说皇帝如此迷信,文武百官稍有学识者都知道天象是可以算出来的东西。
但皇帝既然承担了天子的角色,就必须承受天变带来的威胁,这是加强皇权的方式。
为何朱元璋一定要钦天监计算准确?万一钦天监算不对出了什么事情,利用天人合一学说臣僚随时可能假口天变,冲击他的统治。
相反,若是算对了,皇帝便可以提前做出准备,甚至趁着天变的时机推行新法。
而万历皇帝之所以对钦天监的计算错误不太过问,也是因为万历皇帝的皇位很稳,若放在明太祖或者是朝局变动的成祖、景泰年间,“钦天监监官误推时刻,致失救护”,是要“下法司,论徒”的。
钦天监算历不准,每年都要承担许多骂声,修历已经成为朝中许多改革派的共识。
只不过之前的朝廷一直觉得修历是大事情,皇帝生怕贸然改变会造成朝局不稳。万历朝长久的和平才给了修历提上日程的机会。但同样是万历朝的党争风气,使得这事情议论纷纷。
王文龙那篇文章一出,立刻满京城疯传。
就和杨汝常预料的一样,钦天监算历失准的骂名立刻响彻京城。
文章之中对于天学的解释深入浅出,本来算回归年这件事在天学中就是很简单的问题,能算得多精确,日历时差就能有多小。
王文龙解释了邢云路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有心之人稍加比对就会发现,邢云路和郭守敬算出的回归年长度居然相差了二十秒以上。
此时在民间能够进行天文计算的人其实相当不少,很快就有物理学社的人写了新文章,(本章未完,请翻页)
为何今年的修改历法会有这么大的支持?因为《大统历》的错误实在难以忽视。
在生产生活上,普通百姓失了天时会导致粮食减产,各种宗教仪轨活动也会因受时不正而受到影响,百姓虽然不说,但是心中难免担忧。
而朝廷上更重要的是计算时间不正会导致官方失去“救护”。
虽然历代的钦天监通过资料掌握已经可以计算一些天文现象的发生时间,但是自从汉代独尊儒术,董仲舒献上“天人三策”之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哪怕钦天监已经算出的天文现象发生之时依旧会被认为是皇帝行为的感应。这逻辑后世人第一反应难以理解,但钦天监的很大作用便如朱元璋所言“旦遇灾异,据实奏闻”。
所谓“救护”集市朝中官员进行一系列宗教仪轨活动,比如钦天监算出某日某刻要出现月蚀,这一天天子就会提前“素服修政,用谨天戒”,朝臣还要在中书省设香案,百官半夜跑到中书省朝服行礼。如果是日食“救日”,更是要在京城安排鼓人敲鼓,直到太阳“复圆为止”。
倒不是说皇帝如此迷信,文武百官稍有学识者都知道天象是可以算出来的东西。
但皇帝既然承担了天子的角色,就必须承受天变带来的威胁,这是加强皇权的方式。
为何朱元璋一定要钦天监计算准确?万一钦天监算不对出了什么事情,利用天人合一学说臣僚随时可能假口天变,冲击他的统治。
相反,若是算对了,皇帝便可以提前做出准备,甚至趁着天变的时机推行新法。
而万历皇帝之所以对钦天监的计算错误不太过问,也是因为万历皇帝的皇位很稳,若放在明太祖或者是朝局变动的成祖、景泰年间,“钦天监监官误推时刻,致失救护”,是要“下法司,论徒”的。
钦天监算历不准,每年都要承担许多骂声,修历已经成为朝中许多改革派的共识。
只不过之前的朝廷一直觉得修历是大事情,皇帝生怕贸然改变会造成朝局不稳。万历朝长久的和平才给了修历提上日程的机会。但同样是万历朝的党争风气,使得这事情议论纷纷。
王文龙那篇文章一出,立刻满京城疯传。
就和杨汝常预料的一样,钦天监算历失准的骂名立刻响彻京城。
文章之中对于天学的解释深入浅出,本来算回归年这件事在天学中就是很简单的问题,能算得多精确,日历时差就能有多小。
王文龙解释了邢云路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有心之人稍加比对就会发现,邢云路和郭守敬算出的回归年长度居然相差了二十秒以上。
此时在民间能够进行天文计算的人其实相当不少,很快就有物理学社的人写了新文章,(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