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等赵弘润带着宗卫们火速赶回大梁后,大梁的叛乱早已被平息,兵卫与浚水军接管了城内大街小巷的巡防,而大梁府,亦在着手统计此番叛乱的损失情况。
  回归大梁后,赵弘润首先回到了肃王府,安抚苏姑娘与羊舌杏。
  此时他这才从羊舌杏口中得知,那一晚萧逆在城内的叛乱,对他们的家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在横街的那家『肃氏楚金』的店铺,就在当晚被暴徒砸开了门,虽然殿内那些青铜器皿并无遭到偷窃,但这些青铜器皆被推倒,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刮花。
  更有甚者,那些暴徒在还店内放了一把火,虽然这场大火在当晚被自发的游侠以及浚水军士卒覆灭,但已一塌糊涂的店铺,终究还是得暂时歇业,重新装修。
  在安慰了一番羊舌杏后,赵弘润将介子鸱与温崎两位幕僚请到书房,询问他们有关于那晚萧逆叛乱的情况。
  “这样就对了……”
  在听罢赵弘润对于中阳叛乱的讲述后,介子鸱了然地点了点头,正色说道:“起初在下有些困惑,但现在在下想通了,正如在下先前所猜测的那样,中阳叛乱与大梁叛乱,这两者其实是存在关联的,应该是萧逆整个叛乱计划中的两个环节。”
  “且试言。”赵弘润摸着下巴说道。
  听闻此言,介子鸱拱了拱手,随即正色说道:“依在下看来,萧逆欲颠覆我大魏的计划分为几个步骤,首先,萧逆利用了怡王爷,让怡王爷以『皇狩』为由将陛下诱离大梁,前往中阳行宫。……然后,萧逆在中阳行宫发动叛乱。恕在下说句不当说的,事实上,陛下此番以身诱敌,颇为凶险,若非是南梁王赵元佐在关键时刻弃暗投明,中阳叛乱的结果,可能未见得如眼下这般。”
  “……”赵弘润一言不发,默默地点了点头。
  尽管他对南梁王赵元佐的印象极差,但他不能否认,此番南梁王赵元佐的站队非常关键,倘若这次他站在了萧鸾那边,或许萧逆已经得逞了也说不定。
  “……中阳行宫叛乱之后,就是大梁这边的叛乱。起初在下想不通,萧逆在大梁这边制造叛乱有何用意,但是反过来想……恕在下说句不该说的,倘若中阳行宫那次叛乱萧逆得逞了呢?”看了一眼赵弘润,介子鸱正色说道:“倘若果真如此,那大梁这边的混乱,威胁可就大得多了。”
  赵弘润沉思道:“你是说,中阳行宫与大梁的两次叛乱,是萧逆早就安排好的?”
  “应该是。”介子鸱点了点头,正色说道:“依在下看来,萧逆在中阳行宫发动叛乱的目的,多半是为了擒杀陛下以及其余国内要人,包括殿下您;而在大梁制造混乱,则是为了进一步引起混乱……说句不该说的,试想,若陛下确认遭遇不测,如长皇子、如雍王、庆王,他们还会像这次那般理智,携手平息大梁的叛乱么?”
  “……”赵弘润默不作声。
  不过在心底,他是同意介子鸱的判断的:若他父皇当真遭遇不测,且又未曾立下遗嘱,长皇子赵弘礼、雍王弘誉、庆王弘信三人,可能会引发夺位的争斗,不会像这次这般理智。
  说到底,这次那三位兄弟做出理智的选择,只是因为他们没有从中阳行宫那边得到确认魏天子遭遇不测的消息而已,并不代表他们不想争。
  倘若那晚魏天子果真遭遇不测,搞不好长皇子赵弘礼、雍王弘誉与庆王弘璟这三个人自己都打起来了。
  “照这样想,那本王那位三伯,还真是做出了一个关键的决定啊……”
  赵弘润用嘲讽的口吻说道。
  说实话,对于这件事,他心中是很不舒服的。
  同样是暗中与萧逆勾结,他六王叔赵元俼宅心仁厚,最终被萧鸾所骗,失去了所有的一切,成为了阶下囚,而南梁王赵元佐呢?这个奸诈之徒在最终背叛了萧鸾,摇身一变成为了平定中阳行宫叛乱的最大功臣。
  要知道,中阳行宫的叛乱,本身就有南梁王赵元佐的一份,可他最后居然成为了平乱的最大功臣,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么?
  但遗憾的是,纵使是他赵弘润,如今也无法撼动南梁王赵元佐这位平乱功臣的地位。
  听到赵弘润那嘲讽的话,介子鸱微微一笑,随即正色说道:“南梁王背弃萧逆,这并不奇怪,殿下。……不管南梁王与陛下曾经有何恩怨,首先,南梁王亦是姬赵氏王室的一员,我大魏若是衰弱,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因此,他与萧鸾充其量只是虚与委蛇、各取所需,不可能会真心实意地合作。至于第二个原因,在下认为,南梁王恐怕是已经看穿了萧鸾的狼子野心。”
  “此话怎讲?”赵弘润问道。
  介子鸱斟酌了一下语气,说道:“萧鸾出卖怡王爷,足以证明,此贼的目的不在为萧氏平反,而是为了颠覆我大魏。但萧逆……纵使乍一看势力庞大,但实际上,并不足以凭一己之力颠覆我大魏,他们最大的优势,仅仅在于他们潜藏在水面之下,一旦他们浮出水面,我大魏只需出动几支军队,即可将他们剿灭。……因此,在下这里有一个猜测。”
  “你说说看。”
  “如方才在下所言,在萧逆的计划中,中阳行宫叛乱之后,便是大梁之乱,这多半是他们早已制定的计划。可问题是,由于南梁王赵元佐的弃暗投明,萧逆并未在中阳行宫叛乱中达成预期的目的,而在这种情况下,萧逆依旧发动了大梁这边的叛乱,这是为何?……按照常理,中阳行宫叛乱失败,他们不应该继续藏匿下去么?……唯一的解释就是,箭已射出,纵使是萧逆也无法阻止了。”
  “什么意思?”赵弘润皱眉问道。
  此时,就见介子鸱一脸正色说道:“在下认为,『大梁叛乱』,并未是萧逆此番一系列阴谋的终结。若在下没有料错的话,接下来,我大魏地方,会陆续爆发萧逆的叛乱,萧逆会竭尽全力地营造出我大魏『内乱重重』、『外强中干』的局面,借助外力覆灭我大魏。”
  听闻此言,赵弘润面色顿变,因为他已听出了介子鸱想要表达的含义。
  在介子鸱与温崎的注视下,赵弘润起身来到窗口,面色凝重地看着窗外的天空,死死捏紧了拳头。
  不得不说,介子鸱的预测相当精准。
  在随后的半个月里,似『魏天子于中阳行宫遇袭驾崩』、『大梁发生叛乱』、『诸皇子为争皇位兄弟阋墙』这等谣言,迅速传遍魏国全国。
  尽管事实上魏天子已回到大梁,并且,垂拱殿与朝廷皆以各自的名义向地方发布告示,通缉萧氏余孽与萧鸾,但依旧无法稳定这股由于谣言引起的混乱。
  一些蓄谋已久的萧氏余孽成员,此时纷纷浮出水面,打家劫舍、占山为王,使得各地方县令目瞪口呆。
  毕竟以往魏国境内很少有匪患,可如今,这些强盗、山贼像是扎堆般纷纷跳出来,任谁都能感觉事态不对劲。
  鉴此,数日后,朝廷发布通告,改南梁王赵元佐麾下北二军为『镇反军』,分兵平定叛乱。
  不得不说,魏国境内地方上那些叛乱与匪患,虽说给当地县令当成了一定压力,但是碰上『镇反军』,却几乎抵挡之力,以至于南梁王赵元佐在短短三个月内,便迅速平定了国内千人规模的叛乱。
  而就在南梁王赵元佐率领镇反军平定叛乱的期间,驻军在河西的韩国太原守廉驳,忽然接到了一位来自韩国王都邯郸城的使者。
  此时的廉驳,已攻克了『临魏』、『频阳』、『重泉』、『祋(duì)祤(yǔ)』等大片河西领土,将几十万羌胡之民驱赶到了河西的西端,尽管羌胡之民自诩勇武,但在廉驳这位韩国上将面前,几乎没有丝毫抵抗之力,以至于廉驳率领着两万太原军,吊打河西十几个羌胡部落,就连那十几个羌胡部落的酋长,也已被廉驳在沙场上讨杀了好几人。
  不过廉驳对此也有疑虑,因为他至今都没有等到秦军的反攻,要知道,河西羌胡的背后,那可是秦国啊,似他这般肆意抢占河西之地,按理来说势必会引起秦国的报复才对。
  可奇怪的是,秦国至今没有丝毫动静,这让廉驳更加警惕。
  “最好别是催促某进兵……”在从那名使者手中接过密令后,廉驳骂骂咧咧地说道,因为他很反感他在打仗的之后,邯郸那些当权者在背后指手画脚。
  然而,待等他撕开密令扫了两眼后,本来还浑不在意的廉驳,脸上顿时露出了惊愕之色。
  “偷袭河东?为什么?”廉驳皱眉说道:“邯郸要撕毁与魏人的协议么?”
  “请上将军接令!”那名使者说道。
  “恕某难以接受!”廉驳当即撕毁了那道密令,怒声骂道:“邯郸那些人都在想什么?他们难道要让我韩人被天下人耻笑背信弃义么?”
  “这是釐侯与康公的决断!”那名使者说道。
  “管他是谁的决断!”廉驳骂道:“某绝不会接下这种愚蠢之极的命令!”
  见廉驳态度坚决,那名使者正色说道:“若上将军不肯接令,请自卸太原守之职,交出虎符。”
  “这是威胁?”廉驳冷笑道。
  那名使者摇了摇头,正色说道:“并非是威胁,只不过,倘若您执意不肯接令,您的副将『乐承』将军,将取代您,以太原守的身份,统领太原郡进攻魏国,而他,需要这块虎符……对吧,乐承将军?”
  话音刚落,就见帅帐外走入一名将军,倚在帐口似笑非笑地看着廉驳。
  『乐承……』
  廉驳眯了眯眼睛,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去吃屎吧!韩虎老狗的狗崽子!”
  当日,北原十豪、太原守廉驳,由于拒绝背弃《邯郸协议》,被副将乐承取而代之。
  半夜,廉驳在一些心腹的帮助下,逃离了看押他的兵帐,逃出军营,不知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