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门口,
  大周的文武百官陆续到来,他们的眼神中充满敬畏,今日再无异心。
  林渊灵前继位,到登基大典这段日子,神都发生了多件足以震惊天下,载入史册的大事。
  宦官赵高指鹿为马。
  景帝长子赵政除掉吕不韦集团。
  以霍光为首的文官集团彻底退出大周政治舞台,管仲被拜为右相,正式开启了管仲治国的时代。
  赵匡胤叛军攻打紫薇城。
  众人都知道,这里面都有帝渊的影子。虽然没有一件事是帝渊出面的。
  他们越发的感觉到帝渊的手段深不可测。
  这位年轻的君王开始居紫薇城中,于幕后拨动天下风云,胜敌于无形,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登基大典的流程。
  第一步,帝渊带领群臣祭拜太庙,以新君的身份去见大周历代君王的牌位。
  礼仪大臣宣告,和帝渊自己立下新朝的目标。
  群臣们明白,帝渊只拜太庙,不拜天地。
  三千州统一,大势所趋。他将是人族共主。
  《论衡》中有言:天地开辟,人皇以来。
  与天地同尊!
  帝渊命诸葛亮镌刻一枚人皇玉玺。
  用上等的蓝田玉打造,上面刻着八个大字。
  “人皇至尊,万寿无疆”
  第二步,回到武英殿,接受群臣的跪拜,成为名正言顺的大周君王。
  第三步大赦天下,恩泽于民。
  那些穷凶极恶的人,不在大赦天下范围内。不过天渊会被放出一些人。
  天渊为大周君王熬鹰!磨平了那些横行天下的豪杰们的棱角。
  大周每代君王都会从天渊中挑选合适的辅国之才。
  因为这个不成文的规定,让天下百官心思各异,离谱到有些人甚至想去天渊镀金。毕竟进了天渊,就有机会从地方调到大周权力中枢。从地方一步步爬上来,没有背景关系,需要猴年马月。
  紫薇城外,聚集了大量的百姓、名仕,共同来观礼帝渊的登基大典。
  伊尹站在人群中,看着紫薇城广场,眼神复杂。
  虽然尸体被运走,血迹被冲刷,但是浓浓的血腥味依旧充斥着四周。
  紫微广场昨夜发生的一切,他已经知晓。
  赵云所部全歼赵匡胤四万人马。
  还有那神秘的玄黄剑!
  惊世骇俗。
  这一千盖世猛将帝渊从哪里找到的。
  “天地八荒荡日月,玄黄紫薇戏风云。”
  天地玄黄!
  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
  深蓝近于黑、高远且高深谓之玄,百姓、土地、农作物谓之黄。
  天道高远,地道深邃。
  此乃玄黄剑!
  他明白帝渊在登上帝位,统御大周的那一刻,终于向世人表露出他的伟大志向和准备完成的丰功伟业!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天地的颜色(玄黄),帝渊执玄黄剑说了算!
  ……
  紫微宫,
  帝渊穿戴好冕服,在一群甲胄鲜明的将士护送下,前往武英殿,上官婉儿和呆妹作为随行的女官。
  上官婉儿没有选择直接入后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这个道理她还是懂的。
  她的长处不仅是容貌清扬婉兮,还有经国之才。
  她需要权力,才能为烟儿姐的帝后铺路。
  林渊曾经赞上官婉儿有“巾帼宰相”之姿。
  上官婉儿提一句,一切显得水到渠成,被任命为内舍人,让其掌管宫中制诰。
  上官婉儿提了一个小要求,和帝渊要了呆妹作为助手,她对呆妹有些好奇为什么会被帝渊留在身边。
  她深知林渊从来不做无意义的事,也不会因被美色所迷惑,况且呆妹算不上绝色,和她或者独孤伽罗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的。
  帝渊的仪仗也在外面等候多时,当帝君走出紫微宫的时候,他们有序且迅速的调整队形并入。
  林渊走出紫微宫,看着前方的路,眼神中充满坚定。
  已经有太多太多的人离他而去,渐行渐远,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将是常态,往后的路容不得他多愁善感,他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
  他只能一个人独自前行,背负起大周,承载亿万百姓的希望!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他是大周的君王,未来也将是天下至尊人族人皇!
  浩浩荡荡的队伍,朝着武英殿前进。
  早已等候多时的文武百官们,恭敬的行礼,异口同声道:“臣等恭迎君上圣驾!”
  在这一刻,他们对这位年轻的君王敬畏到了极点,敬他的威严、苍茫、霸道、王道、气吞天下的包容。
  帝渊短暂的停留,屹立在原地,冕服随风而动。如高山一般巍然屹立,坚定不可动摇,任凭风浪起。
  直播间
  【浪子不回头打赏九十九个火箭】
  【对酒当歌长亭晚打赏九十九个火箭】
  【沧海自是男儿弄打赏九十九个火箭】
  【游人已散笙歌尽打赏九十九个火箭】
  ……
  帝渊的背影,让直播间无数网友们受到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和内心震撼。
  他们看的电视中的帝王,和帝渊一对比,完全没有可比性。
  他们在这一刻才真正意义上,见识到君临天下的王者气势。
  无法模仿的,无人可以超越!
  千言万语无法表达,萦绕心头,唯有不停的刷火箭表达他们的敬意。
  武英殿前,
  帝渊开口说道:“孤愿同诸君一道,共创千古霸业,万古千秋唱赞歌!”
  文臣武将在这一刻,热血沸腾,高呼道:“臣等愿同君上一道,共创千古霸业,万古千秋唱赞歌!”
  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帝渊的仪仗队朝着太庙前进,文武百官们有序的并入仪仗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