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廓的原野上,官道笔直,骏马飞驰。
高高的白云泛着微光,飘浮在澄净的蓝天上,看上去仿佛倒映在湖水中似的。
凉寒的风声里,枯草摇曳。
苏言遥遥地望着大同方向,一颗心已经飘到了诸葛亮所在的村落。
自己期盼了多少天的诸葛丞相,如今终于找寻到下落。
这趟出来得甚急,除了赵云和郭嘉外,就只带了一队亲卫。
正是他们找到的卧龙先生,也需要他们带路。
“我等奉命找寻卧龙先生,来到大同周边时,意外听到了一个村庄的名字……”亲卫策马在旁,向苏言讲述着当时的情景。
之前在炼钢厂时,只是大概地叙述,现在却是仔细道来。
众人听得格外仔细。
从苏言焦急赶来的态度来看,这位卧龙先生必然是贤才,但究竟贤到了何种程度,众人却不清楚。
在大同城外,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原叫什么鸦儿村,但后面不知为何,突然改成了卧龙村。
“我等听到卧龙村,转而想起卧龙先生,赶忙过去探访。”亲卫继续说着,像是回忆起什么,脸上浮现一抹笑容。
外间之人并不理解鸦儿村为何改名,但卧龙村的村民们,却都知道这是为了感念卧龙先生的大恩,故而自发地为村庄改名。
说到这里,亲卫更加详细地说起村民们如何夸奖卧龙先生,种种赞美之词,几乎让人想象不出,为何普通的村民,能懂得那么多词语和典故。
“据村民说,卧龙先生来到此地时,尚未及弱冠之年。”
卧龙先生在鸦儿村一待就是十来年,如今已是个雄姿英发的俊美青年。
虽然年纪尚轻,但村民们却对他尊敬得不得了。
听到这里,赵云好奇地打断亲卫的话,问道:“这是为何?”
在他的印象里,村庄里的话事人,往往是上了年岁的老人,这样的老人见识多,经验足,能够帮着村民指点迷津,指引前路。
“因为卧龙先生带着他们脱离了贫困,不再挨饿受冻。”亲卫为统领解惑,“当时我们也甚为吃惊,虽然村民们仍穿着麻衣,但精神十足,面貌红润。”
“细问之后才知道,正是卧龙先生一系列的举措,改进了种植的方法、帮着村庄找到了合适的经商方略……”
“除此外,更是日日教村民识字读书,村中年轻一辈,多通经典。”亲卫说到这里,脸上难掩对卧龙先生的敬佩。
“竟有这般奇人!”
听到这话,赵云微微沉默,心中好奇的同时,亦感到佩服。
难怪殿下如此着急,如换做自己,也定会第一时间想来一见。
“不愧是诸葛亮。”
“纵然躬耕于陇亩之间,亦能造福一方。”
苏言连连感叹,对这趟行程愈发的期待起来。
旁边的郭嘉亦是惊叹不已。
长久以来,蜗居在固定的村落里的民众,遇到新的知识,第一反应往往是抗拒和不信任。
卧龙先生能够扭转村民们的顽固想法,甚至带着他们脱贫,不再忍饥挨饿,这样的人物绝对是当世罕见的大贤!
只是不知殿下究竟从何得知卧龙先生之名的!
宽阔平整的官道上扬起细密的尘沙,骏马驰骋间,远方渐渐现出灰色的轮廓,正是屹立在北疆的大同府。
如今的大同府不同于往日,再不必担心有江林之流派兵掩杀。
江林死后,谢振分派出一名将领,接管了大同。
很快,一则消息送到了大同府守将的府邸里。
“殿下居然来大同了?”
“哎呀,怎么也不提前招呼一声,快快备马,全都随我出城迎接!”
大同守将赶忙忙活起来,又惊又喜。
临出门前,不忘嘱咐府邸管家,赶紧置备上好酒宴,等着为殿下接风洗尘。
不多时。
大同城里传来阵阵马蹄声。
满脸喜色的大同守将一路奔到苏言身前,翻身下马,“末将拜见殿下!”
“免礼!”
苏言摆摆手,亦下了马。
“殿下怎么突然来大同了?”
“末将已经吩咐管家置备了酒宴,还请殿下入城,容末将为您接风洗尘!”
大同守将一招呼,心腹们哗啦啦围了过来,皆是满脸期待地看着苏言。
这些人里也不全都见过苏言。
但苏言的名号如雷贯耳,谁不知道自家殿下是个打遍草原无敌手的英豪?
“你们倒是费心了。”
苏言微微一笑,摇头又道,“不过,眼下来大同是为拜访大贤而来,倒不必多麻烦了。”
闻言,众人颇有几分失落。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苏言非常人也。
自家殿下居然带着这么点人马,一路奔驰赶赴大同,就为了拜访某位贤才。
能做到这般礼贤下士者,众皇子中还能有谁?
这样的皇子不能成事,还有谁能成事?
“殿下,可须末将派人护送?”
大同守将关切地望着苏言,虽然知道殿下武力高绝,可他风头太盛,不知道有多少小人意欲相害!
万一出点什么问题,自己如何与谢振将军,如何与天下百姓交代!
“不用。”
“孤相信大同治安稳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苏言微微一笑,再次婉拒了大同守将的好意。
他自己武力已入绝世猛将的行列,身边又有赵云这等神将护卫,能有谁伤害到自己?
说罢,苏言纵马,带着郭嘉、赵云等人,直奔卧龙村方向而去。
“咱们真是幸运呐!”
大同守将怔怔地望着苏言的背影,眼中满是钦佩。
身为边疆士卒,能够跟随一位伟大的统帅,这是何其幸运之事!
“依我看来,未来执掌大乾的,必然是殿下!”
大同守将话音未落,众心腹纷纷颔首,亦对苏言推崇备至。
驰骋中的苏言,自然不知道众人的想法。
此刻看着不断靠近,又不断远去的一个个村落,心里渐渐泛起一抹忧虑。
常言道‘近乡情怯’,如今虽不是归乡,但却是见少年时偶像的路上,一想到诸葛亮的盛名和功绩,故而心中泛起涟漪。
当初刘皇叔三顾茅庐终见卧龙,却不知自己这趟过来,能否如愿相见?
高高的白云泛着微光,飘浮在澄净的蓝天上,看上去仿佛倒映在湖水中似的。
凉寒的风声里,枯草摇曳。
苏言遥遥地望着大同方向,一颗心已经飘到了诸葛亮所在的村落。
自己期盼了多少天的诸葛丞相,如今终于找寻到下落。
这趟出来得甚急,除了赵云和郭嘉外,就只带了一队亲卫。
正是他们找到的卧龙先生,也需要他们带路。
“我等奉命找寻卧龙先生,来到大同周边时,意外听到了一个村庄的名字……”亲卫策马在旁,向苏言讲述着当时的情景。
之前在炼钢厂时,只是大概地叙述,现在却是仔细道来。
众人听得格外仔细。
从苏言焦急赶来的态度来看,这位卧龙先生必然是贤才,但究竟贤到了何种程度,众人却不清楚。
在大同城外,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原叫什么鸦儿村,但后面不知为何,突然改成了卧龙村。
“我等听到卧龙村,转而想起卧龙先生,赶忙过去探访。”亲卫继续说着,像是回忆起什么,脸上浮现一抹笑容。
外间之人并不理解鸦儿村为何改名,但卧龙村的村民们,却都知道这是为了感念卧龙先生的大恩,故而自发地为村庄改名。
说到这里,亲卫更加详细地说起村民们如何夸奖卧龙先生,种种赞美之词,几乎让人想象不出,为何普通的村民,能懂得那么多词语和典故。
“据村民说,卧龙先生来到此地时,尚未及弱冠之年。”
卧龙先生在鸦儿村一待就是十来年,如今已是个雄姿英发的俊美青年。
虽然年纪尚轻,但村民们却对他尊敬得不得了。
听到这里,赵云好奇地打断亲卫的话,问道:“这是为何?”
在他的印象里,村庄里的话事人,往往是上了年岁的老人,这样的老人见识多,经验足,能够帮着村民指点迷津,指引前路。
“因为卧龙先生带着他们脱离了贫困,不再挨饿受冻。”亲卫为统领解惑,“当时我们也甚为吃惊,虽然村民们仍穿着麻衣,但精神十足,面貌红润。”
“细问之后才知道,正是卧龙先生一系列的举措,改进了种植的方法、帮着村庄找到了合适的经商方略……”
“除此外,更是日日教村民识字读书,村中年轻一辈,多通经典。”亲卫说到这里,脸上难掩对卧龙先生的敬佩。
“竟有这般奇人!”
听到这话,赵云微微沉默,心中好奇的同时,亦感到佩服。
难怪殿下如此着急,如换做自己,也定会第一时间想来一见。
“不愧是诸葛亮。”
“纵然躬耕于陇亩之间,亦能造福一方。”
苏言连连感叹,对这趟行程愈发的期待起来。
旁边的郭嘉亦是惊叹不已。
长久以来,蜗居在固定的村落里的民众,遇到新的知识,第一反应往往是抗拒和不信任。
卧龙先生能够扭转村民们的顽固想法,甚至带着他们脱贫,不再忍饥挨饿,这样的人物绝对是当世罕见的大贤!
只是不知殿下究竟从何得知卧龙先生之名的!
宽阔平整的官道上扬起细密的尘沙,骏马驰骋间,远方渐渐现出灰色的轮廓,正是屹立在北疆的大同府。
如今的大同府不同于往日,再不必担心有江林之流派兵掩杀。
江林死后,谢振分派出一名将领,接管了大同。
很快,一则消息送到了大同府守将的府邸里。
“殿下居然来大同了?”
“哎呀,怎么也不提前招呼一声,快快备马,全都随我出城迎接!”
大同守将赶忙忙活起来,又惊又喜。
临出门前,不忘嘱咐府邸管家,赶紧置备上好酒宴,等着为殿下接风洗尘。
不多时。
大同城里传来阵阵马蹄声。
满脸喜色的大同守将一路奔到苏言身前,翻身下马,“末将拜见殿下!”
“免礼!”
苏言摆摆手,亦下了马。
“殿下怎么突然来大同了?”
“末将已经吩咐管家置备了酒宴,还请殿下入城,容末将为您接风洗尘!”
大同守将一招呼,心腹们哗啦啦围了过来,皆是满脸期待地看着苏言。
这些人里也不全都见过苏言。
但苏言的名号如雷贯耳,谁不知道自家殿下是个打遍草原无敌手的英豪?
“你们倒是费心了。”
苏言微微一笑,摇头又道,“不过,眼下来大同是为拜访大贤而来,倒不必多麻烦了。”
闻言,众人颇有几分失落。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苏言非常人也。
自家殿下居然带着这么点人马,一路奔驰赶赴大同,就为了拜访某位贤才。
能做到这般礼贤下士者,众皇子中还能有谁?
这样的皇子不能成事,还有谁能成事?
“殿下,可须末将派人护送?”
大同守将关切地望着苏言,虽然知道殿下武力高绝,可他风头太盛,不知道有多少小人意欲相害!
万一出点什么问题,自己如何与谢振将军,如何与天下百姓交代!
“不用。”
“孤相信大同治安稳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苏言微微一笑,再次婉拒了大同守将的好意。
他自己武力已入绝世猛将的行列,身边又有赵云这等神将护卫,能有谁伤害到自己?
说罢,苏言纵马,带着郭嘉、赵云等人,直奔卧龙村方向而去。
“咱们真是幸运呐!”
大同守将怔怔地望着苏言的背影,眼中满是钦佩。
身为边疆士卒,能够跟随一位伟大的统帅,这是何其幸运之事!
“依我看来,未来执掌大乾的,必然是殿下!”
大同守将话音未落,众心腹纷纷颔首,亦对苏言推崇备至。
驰骋中的苏言,自然不知道众人的想法。
此刻看着不断靠近,又不断远去的一个个村落,心里渐渐泛起一抹忧虑。
常言道‘近乡情怯’,如今虽不是归乡,但却是见少年时偶像的路上,一想到诸葛亮的盛名和功绩,故而心中泛起涟漪。
当初刘皇叔三顾茅庐终见卧龙,却不知自己这趟过来,能否如愿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