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四百步
马谡比另外三人出帐的动作慢了一步——由于这一次出现的鲁斌没有注意到他,所以也没有马谡忧虑的“每出现一个人就删自己两个耳光”的情况出现,但是这不妨碍他回忆起那天朱小靓的神情。
原本和和气气跟大家聊天的小郎君在知晓他是谁的时候勃然变色,暴起的速度甚至超出了魏延的反应,马谡自己更是挨了打才反应过来,随后就被对方的“仙法”反震摔倒在地,虽然那时候他口不能言,但却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
那是一种混杂了愤怒、鄙夷以及嫌弃的表情,而且马谡确定自己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表情——在某一次夜间惊醒之后,他终于想起来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情了。
那是糜芳和傅士仁叛变并导致关羽身死、荆州沦陷后季汉诸人不得不提起他们时脸上经常会露出的表情。
考虑到朱郎君自称来自后世,再结合他那几个没被消音的词语,马谡推导出了一个很可怕的结论:
“难道我也叛变了?”
坦白的说这个念头一出马谡就感觉到惶恐不安,再考虑到马良的身死和黄权、糜竺的遭遇,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他就考虑了各种可能,而无论哪一种可能都让他有一种立刻自裁以免败坏马家和兄长名声的冲动,但最后这种念头又被抑制住了。
此次丞相首出祁山,正是建功立业之时,他不害怕在战场上遭遇强敌力战而亡,却不肯如此浪费性命,何况“马氏五常”如今只剩下他一人,振兴马家名声的重担全都落在他的肩上,因此到了最后,这位“才器过人、好论军计”的参军也不肯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自裁。
“无论后世传闻中我做了什么,此次随丞相北伐,我定要大显身手,扭转自己的恶名。”
在心中下了如此结论后,马谡才快步跟上丞相一行。
一行人就这样匆匆穿过营地,前往工官蒲元负责的制造区。抵达工官所在之地,他们便听到了工匠们忙碌的声音。事实上居然不止工匠们在此,不少听到消息的将领、曲长、屯将都赶来看热闹,一台一人多高的木质造物就这样立在空地上,已经呈现出类似图画中抛石机的造型。
蒲元的工作进程比诸葛亮预计的还要快一点——当一众匠人在蒲元的指挥下拼好最后一块零件后,这位相府西曹掾才走到诸葛亮面前行礼:“丞相,您所嘱咐的新型投石机,我们已经依照图纸打造完成。只是初次打造此类兵器,效果如何还需进行实验。”
诸葛亮的目光落在了那台投石机上:“蒲元,你认为抛石机的射程和威力相较以前的投石车应当如何?”
蒲元自信地回答:“回丞相,虽然还没测试过,但仅看构造,此投石机的射程应超过我军现有的任何攻城器械,而且无需士兵协调拉拽,只要将配重拉高后即可自行抛出,待在下测试后再行回报。”
诸葛亮微微颔首,随即下令:“正当如此,准备试射。”
“遵命!”蒲元立即指挥工匠们开始调整抛石机方向以免误中军营,当确认前方没有障碍后,他们将一块巨石放入投石机的皮窝中,然后用力拉下机关。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石弹划破天空,带着强大的力量飞向远方,最终落在了远处的空地上,就这样溅起了一片尘土,一名士兵快步跑去,检查了一下落点,随即又跑回来:
“四百步!”
这个数字让现场的人们发出了嗡嗡声——在此之前季汉也曾经制造过投石车,那种要人来拉拽的武器最多可以把石头丢出二百二十步,而且需要操作的炮兵极为熟练,如果是普通炮兵则只有一百五十到二百步,而且投射的石头一般只是十来斤,用来攻击土垒上的士兵没问题,但是攻击城墙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而刚才那枚石弹怎么看也有五十斤。
诸葛亮就这么带着众人走上前,仔细观察了落点——石弹已经深陷土中——然后满意地点了点头:“此抛石机的威力果然不凡,蒲西曹,你做得很好。”
蒲元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露出了宽慰的笑容:“能为丞相和大汉效力,正是蒲元的荣幸。”
原本一直观望的吴懿也忍不住赞叹:“此等利器,若能在战场上使用,定能让我军如虎添翼,而且我看西曹掾此次作业匆忙,与那本画册上所载内容仍有差异,只要再行调试,想必威力可更进一步。”
其他将领也发出交头接耳的声音,纷纷议论着新型投石机的威力和可能的战场应用——毕竟不久之前,镇东将军赵云和扬武将军邓芝已经作为疑兵走褒斜道,而目前丞相大军已经进入祁山道,而如无意外,在进入陇西后魏国未必反应得过来,当地守军最多只能据城而守。
原本在这个时代攻城是一件损耗颇多且费时费力的事情,但如果有这样的抛石机,怕不是只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摧毁那些并不坚固的城墙。
“丞相,此物若能大规模制造,我军攻城拔寨将无往而不利!”魏延激动地说道。
马谡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上前一步道:“丞相,某以为,此投石机不仅可以用于攻城,亦可在野战中发挥巨大作用,摧毁敌军的阵型和士气。”
诸葛亮环视了一圈兴奋的将领们,心中也不免生出几分欣慰——自夷陵以来,季汉军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经过多年休养生息才缓解过来,又经过南中练兵,此时终于有些堂堂正正之师的样子了,但与他印象中的曹魏军队相比依然有所差距,有此抛石机,在接下来的攻城战中定然可以减少己方军队伤亡。
“诸位,”诸葛亮提高了声音,让周围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下来,“此抛石机的威力惊人,大家有目共睹,此乃后世子孙送来相助我等,我等定要克复中原,不要让他们失望。诸位将军权且回营,好生思考对敌之策,明日兵出祁山,随我破敌!”
原本和和气气跟大家聊天的小郎君在知晓他是谁的时候勃然变色,暴起的速度甚至超出了魏延的反应,马谡自己更是挨了打才反应过来,随后就被对方的“仙法”反震摔倒在地,虽然那时候他口不能言,但却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
那是一种混杂了愤怒、鄙夷以及嫌弃的表情,而且马谡确定自己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表情——在某一次夜间惊醒之后,他终于想起来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情了。
那是糜芳和傅士仁叛变并导致关羽身死、荆州沦陷后季汉诸人不得不提起他们时脸上经常会露出的表情。
考虑到朱郎君自称来自后世,再结合他那几个没被消音的词语,马谡推导出了一个很可怕的结论:
“难道我也叛变了?”
坦白的说这个念头一出马谡就感觉到惶恐不安,再考虑到马良的身死和黄权、糜竺的遭遇,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他就考虑了各种可能,而无论哪一种可能都让他有一种立刻自裁以免败坏马家和兄长名声的冲动,但最后这种念头又被抑制住了。
此次丞相首出祁山,正是建功立业之时,他不害怕在战场上遭遇强敌力战而亡,却不肯如此浪费性命,何况“马氏五常”如今只剩下他一人,振兴马家名声的重担全都落在他的肩上,因此到了最后,这位“才器过人、好论军计”的参军也不肯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自裁。
“无论后世传闻中我做了什么,此次随丞相北伐,我定要大显身手,扭转自己的恶名。”
在心中下了如此结论后,马谡才快步跟上丞相一行。
一行人就这样匆匆穿过营地,前往工官蒲元负责的制造区。抵达工官所在之地,他们便听到了工匠们忙碌的声音。事实上居然不止工匠们在此,不少听到消息的将领、曲长、屯将都赶来看热闹,一台一人多高的木质造物就这样立在空地上,已经呈现出类似图画中抛石机的造型。
蒲元的工作进程比诸葛亮预计的还要快一点——当一众匠人在蒲元的指挥下拼好最后一块零件后,这位相府西曹掾才走到诸葛亮面前行礼:“丞相,您所嘱咐的新型投石机,我们已经依照图纸打造完成。只是初次打造此类兵器,效果如何还需进行实验。”
诸葛亮的目光落在了那台投石机上:“蒲元,你认为抛石机的射程和威力相较以前的投石车应当如何?”
蒲元自信地回答:“回丞相,虽然还没测试过,但仅看构造,此投石机的射程应超过我军现有的任何攻城器械,而且无需士兵协调拉拽,只要将配重拉高后即可自行抛出,待在下测试后再行回报。”
诸葛亮微微颔首,随即下令:“正当如此,准备试射。”
“遵命!”蒲元立即指挥工匠们开始调整抛石机方向以免误中军营,当确认前方没有障碍后,他们将一块巨石放入投石机的皮窝中,然后用力拉下机关。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石弹划破天空,带着强大的力量飞向远方,最终落在了远处的空地上,就这样溅起了一片尘土,一名士兵快步跑去,检查了一下落点,随即又跑回来:
“四百步!”
这个数字让现场的人们发出了嗡嗡声——在此之前季汉也曾经制造过投石车,那种要人来拉拽的武器最多可以把石头丢出二百二十步,而且需要操作的炮兵极为熟练,如果是普通炮兵则只有一百五十到二百步,而且投射的石头一般只是十来斤,用来攻击土垒上的士兵没问题,但是攻击城墙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而刚才那枚石弹怎么看也有五十斤。
诸葛亮就这么带着众人走上前,仔细观察了落点——石弹已经深陷土中——然后满意地点了点头:“此抛石机的威力果然不凡,蒲西曹,你做得很好。”
蒲元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露出了宽慰的笑容:“能为丞相和大汉效力,正是蒲元的荣幸。”
原本一直观望的吴懿也忍不住赞叹:“此等利器,若能在战场上使用,定能让我军如虎添翼,而且我看西曹掾此次作业匆忙,与那本画册上所载内容仍有差异,只要再行调试,想必威力可更进一步。”
其他将领也发出交头接耳的声音,纷纷议论着新型投石机的威力和可能的战场应用——毕竟不久之前,镇东将军赵云和扬武将军邓芝已经作为疑兵走褒斜道,而目前丞相大军已经进入祁山道,而如无意外,在进入陇西后魏国未必反应得过来,当地守军最多只能据城而守。
原本在这个时代攻城是一件损耗颇多且费时费力的事情,但如果有这样的抛石机,怕不是只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摧毁那些并不坚固的城墙。
“丞相,此物若能大规模制造,我军攻城拔寨将无往而不利!”魏延激动地说道。
马谡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上前一步道:“丞相,某以为,此投石机不仅可以用于攻城,亦可在野战中发挥巨大作用,摧毁敌军的阵型和士气。”
诸葛亮环视了一圈兴奋的将领们,心中也不免生出几分欣慰——自夷陵以来,季汉军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经过多年休养生息才缓解过来,又经过南中练兵,此时终于有些堂堂正正之师的样子了,但与他印象中的曹魏军队相比依然有所差距,有此抛石机,在接下来的攻城战中定然可以减少己方军队伤亡。
“诸位,”诸葛亮提高了声音,让周围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下来,“此抛石机的威力惊人,大家有目共睹,此乃后世子孙送来相助我等,我等定要克复中原,不要让他们失望。诸位将军权且回营,好生思考对敌之策,明日兵出祁山,随我破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