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的捷报入皇城,勤勇帝看着折子竟然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笑意。
“让太子和沈从安进宫一趟。”
勤勇帝放下折子吩咐道。
不多时,太子和沈从安二人进殿,沈从安大概能猜到皇上会说什么。
三殿下萧衍有了政绩,那兵部这边就要把银子给他批下去,太子殿下一直负责的北境难民一事,也是时候要汇报一下。
年初的雪积得厚,如今雪也化了,自然是不再需要如深冬那般的援助,言下之意就是,太子这边大概率不再批银子,要支持三殿下了。
进殿之前,太子殿下刻意放慢了一些脚步,沈从安意会。
沈从安低声对太子道:“殿下放心,皇上不会因为三殿下立下一点点功绩,就给他太多益处。”
太子微微颔首,“但是本宫也不希望因此而伤及无辜,他竟然想要做事让父皇多看他几眼,就让他去做,只要他做的事利国利民即可。”
萧隆的神色有几分忐忑。
沈从安也明白太子殿下的心意,可以挑拨三殿下和楼离的关系,但是不能因为这些事,影响到无辜的百姓。
萧衍若是能好好剿匪,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二人步入大殿,勤勇帝已端坐龙椅之上,目光锐利地审视着他们。
“太子,北境难民之事进展如何?”勤勇帝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威严。
他对这个这个太子颇为满意,但是萧隆心酸也是一大弊端,这对将来不利。
太子恭敬地回答:“回父皇,北境等地的寒流已过,儿臣正着手准备后续的生计恢复工作。只是……”他故意停顿,似是在斟酌言辞,“只是这所需银两,恐怕还需户部多多支持。”
勤勇帝点了点头,目光转向沈从安:“沈卿,兵部那边对萧衍的拨款,你有何看法?”
沈从安上前一小步,从容答道:“启禀陛下,三殿下如今为国为民冲锋陷阵,兵部自当全力支持。然则,国库有限,户部那边的情况微臣虽不清楚,但是臣建议分批拨款,这样一来无论是太子殿下这头,还是三殿下那边,都能更有保障一些。”
勤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其实早就知道兵部一直卡着萧衍的折子,甚至这件事还有他自己授意的一部分。
“理应如此,剿匪是大事,安顿北境受灾的百姓也是大事,只有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这位置,才能坐得踏实呀。”
说着,勤勇帝拍了拍桌案,上面放着萧衍送回来的捷报,捷报里萧衍直接提及匪徒中有楼离的人。
他要的虽然是太子继承大统,但是其他儿子也不能太逊色,到时候太子即位,这些兄弟要能帮衬才行。
所以就算他知道萧衍有些不干净的手段,也同意了他带兵剿匪,他只是没想到萧衍会这么愚笨。
娶了楼家女儿,却不能把握住这股势力,一有风吹草动,竟然就堂而皇之地告诉他这个父皇。
楼家树大根深,没有足够证据,就是他也动不了,他这个儿子,还是太缺乏耐心,原本以为压军饷一时,能让他明白一些道理,结果这个儿子却半点都没能明白他的苦心。
太子和沈从安并不知道折子里的内容,虽然大概能猜到内容,只是此刻也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皇上英明!咱们大周必将繁荣昌盛!”
勤勇帝身边的公公恭维道。
勤勇帝轻轻一笑,目光再次落在太子与沈从安身上,他知道沈从安是太子的人自然会偏袒太子这头。
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意:“你们二人,一个处理北境难民,一个协助兵部调配银两,皆是朕的好臣子,但是朕也希望,在正事上,你们都能放下成见,让大周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勤勇帝说完,目光就锁定在太子身上。
他对这个嫡长子寄予厚望,因为萧隆自幼就有善心,且不盲目,乐于接受旁人的意见,让他很满意。
可他也知萧隆心软,还需要磨炼。
太子躬身行礼:“儿臣明白,定不负父皇厚望。”
沈从安亦随之行礼,心中却暗自揣测,皇上此举,看似平衡各方势力,实则也是在考验众人。
为了大周的未来,皇上的每一步都不可能只有表面上的意思。
“沈卿,”勤勇帝突然点名,“你多费些心思,一定要密切关注户部动向,确保每一笔银两都能用在刀刃上。至于萧衍那边,虽有捷报传来,但剿匪之事尚未结束,你需时刻提醒一二,不可有丝毫懈怠。”
沈从安点头应下,“臣遵旨,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所托。”
沈从安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
勤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挥手示意二人退下,他对沈从安一直都很满意,甚至有时候还会觉得,沈家所有的好运,都应该在沈从安一个人身上了。
待太子与沈从安的身影消失于殿门之外,勤勇帝的脸色才渐渐沉了下来,目光中闪烁着复杂的神色。
“楼离啊楼离,你可知道你已经让人给出卖了?这件事是你故意为之,还是他萧衍他自作聪明?呵呵。”
勤勇帝冷笑着低声自语,语气中既有疑惑,也有戒备。
他深知,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而楼家,这个屹立不倒的世家大族,更是他不得不防的劲敌。
勤勇帝的眼神更加凝重。
萧衍的这番举动,让他想起了楼家的背景。
萧衍提到了楼家死士的装扮,他多年前就见过,而且还是在他带兵攻陷这皇宫之时。
前朝余孽中,便有那般打扮的人。
当时他没有多想,只是想到这些,他便想到当年他带兵攻入皇宫时,他那皇伯伯还在后宫与妖女厮混,一点君王的样子都没有。
一国之君整日沉迷房事,臣子也跟着荒淫,当时的大周简直惨不忍睹,若非这般,北蛮当初也不会在他们手里讨到便宜。
当年的事历历在目,勤勇帝越想越难受,心闷起来。
“让太子和沈从安进宫一趟。”
勤勇帝放下折子吩咐道。
不多时,太子和沈从安二人进殿,沈从安大概能猜到皇上会说什么。
三殿下萧衍有了政绩,那兵部这边就要把银子给他批下去,太子殿下一直负责的北境难民一事,也是时候要汇报一下。
年初的雪积得厚,如今雪也化了,自然是不再需要如深冬那般的援助,言下之意就是,太子这边大概率不再批银子,要支持三殿下了。
进殿之前,太子殿下刻意放慢了一些脚步,沈从安意会。
沈从安低声对太子道:“殿下放心,皇上不会因为三殿下立下一点点功绩,就给他太多益处。”
太子微微颔首,“但是本宫也不希望因此而伤及无辜,他竟然想要做事让父皇多看他几眼,就让他去做,只要他做的事利国利民即可。”
萧隆的神色有几分忐忑。
沈从安也明白太子殿下的心意,可以挑拨三殿下和楼离的关系,但是不能因为这些事,影响到无辜的百姓。
萧衍若是能好好剿匪,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二人步入大殿,勤勇帝已端坐龙椅之上,目光锐利地审视着他们。
“太子,北境难民之事进展如何?”勤勇帝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威严。
他对这个这个太子颇为满意,但是萧隆心酸也是一大弊端,这对将来不利。
太子恭敬地回答:“回父皇,北境等地的寒流已过,儿臣正着手准备后续的生计恢复工作。只是……”他故意停顿,似是在斟酌言辞,“只是这所需银两,恐怕还需户部多多支持。”
勤勇帝点了点头,目光转向沈从安:“沈卿,兵部那边对萧衍的拨款,你有何看法?”
沈从安上前一小步,从容答道:“启禀陛下,三殿下如今为国为民冲锋陷阵,兵部自当全力支持。然则,国库有限,户部那边的情况微臣虽不清楚,但是臣建议分批拨款,这样一来无论是太子殿下这头,还是三殿下那边,都能更有保障一些。”
勤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其实早就知道兵部一直卡着萧衍的折子,甚至这件事还有他自己授意的一部分。
“理应如此,剿匪是大事,安顿北境受灾的百姓也是大事,只有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这位置,才能坐得踏实呀。”
说着,勤勇帝拍了拍桌案,上面放着萧衍送回来的捷报,捷报里萧衍直接提及匪徒中有楼离的人。
他要的虽然是太子继承大统,但是其他儿子也不能太逊色,到时候太子即位,这些兄弟要能帮衬才行。
所以就算他知道萧衍有些不干净的手段,也同意了他带兵剿匪,他只是没想到萧衍会这么愚笨。
娶了楼家女儿,却不能把握住这股势力,一有风吹草动,竟然就堂而皇之地告诉他这个父皇。
楼家树大根深,没有足够证据,就是他也动不了,他这个儿子,还是太缺乏耐心,原本以为压军饷一时,能让他明白一些道理,结果这个儿子却半点都没能明白他的苦心。
太子和沈从安并不知道折子里的内容,虽然大概能猜到内容,只是此刻也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皇上英明!咱们大周必将繁荣昌盛!”
勤勇帝身边的公公恭维道。
勤勇帝轻轻一笑,目光再次落在太子与沈从安身上,他知道沈从安是太子的人自然会偏袒太子这头。
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意:“你们二人,一个处理北境难民,一个协助兵部调配银两,皆是朕的好臣子,但是朕也希望,在正事上,你们都能放下成见,让大周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勤勇帝说完,目光就锁定在太子身上。
他对这个嫡长子寄予厚望,因为萧隆自幼就有善心,且不盲目,乐于接受旁人的意见,让他很满意。
可他也知萧隆心软,还需要磨炼。
太子躬身行礼:“儿臣明白,定不负父皇厚望。”
沈从安亦随之行礼,心中却暗自揣测,皇上此举,看似平衡各方势力,实则也是在考验众人。
为了大周的未来,皇上的每一步都不可能只有表面上的意思。
“沈卿,”勤勇帝突然点名,“你多费些心思,一定要密切关注户部动向,确保每一笔银两都能用在刀刃上。至于萧衍那边,虽有捷报传来,但剿匪之事尚未结束,你需时刻提醒一二,不可有丝毫懈怠。”
沈从安点头应下,“臣遵旨,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所托。”
沈从安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回荡在大殿之中。
勤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挥手示意二人退下,他对沈从安一直都很满意,甚至有时候还会觉得,沈家所有的好运,都应该在沈从安一个人身上了。
待太子与沈从安的身影消失于殿门之外,勤勇帝的脸色才渐渐沉了下来,目光中闪烁着复杂的神色。
“楼离啊楼离,你可知道你已经让人给出卖了?这件事是你故意为之,还是他萧衍他自作聪明?呵呵。”
勤勇帝冷笑着低声自语,语气中既有疑惑,也有戒备。
他深知,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而楼家,这个屹立不倒的世家大族,更是他不得不防的劲敌。
勤勇帝的眼神更加凝重。
萧衍的这番举动,让他想起了楼家的背景。
萧衍提到了楼家死士的装扮,他多年前就见过,而且还是在他带兵攻陷这皇宫之时。
前朝余孽中,便有那般打扮的人。
当时他没有多想,只是想到这些,他便想到当年他带兵攻入皇宫时,他那皇伯伯还在后宫与妖女厮混,一点君王的样子都没有。
一国之君整日沉迷房事,臣子也跟着荒淫,当时的大周简直惨不忍睹,若非这般,北蛮当初也不会在他们手里讨到便宜。
当年的事历历在目,勤勇帝越想越难受,心闷起来。